前有云南富民县“荒山刷绿漆”,后有江苏泗洪“铺路种豆”。近些年,一些地方政府为躲避国土督查,掩饰土地建设违规,使出浑身解数,奇招迭出。无奈纸总是包不住火的,在新修公路上铺土种黄豆的把戏,终究逃不了被舆论拷问的命运。
如果不是媒体记者潜入苏皖交界的泗洪县,也许“铺路种豆”这样的荒唐事,就不会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新京报25日报道称,今年上半年江苏泗洪县内新建的多条柏油马路,在即将正式通车前,一夜之间全被黄土覆盖,并种上了黄豆。当地居民称,今年五六月份,县内盛传国土资源部督察组要来暗访,调查农田耕地的使用情况,他们怀疑盖路种豆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
以“耕地假象”掩饰“马路真相”,从而躲避上级检查和卫星遥感监测,此前早有先例。@中青报曹林就在微博中盘点了近年来几起类似事件,“见过泼漆装绿地,见过遮羞墙,又有黄豆遮羞,各种奇葩”。
泗洪县政府的“障眼法”并不高明,甚至可以说是破绽百出。媒体记者拍摄了一组照片,一片黄土上立着“地已种上黄豆”的标识牌,正常耕作的农田绝不会立这样的标牌,此举无异于“此地无银三百两”;再比如,柏油路被黄土盖住后,桥栏杆和地下管道井仍旧十分醒目;一些路段铺土盖路的工程,甚至还没“竣工”……这些十分明显的漏洞,直接“打了当地政府的脸”。
拙劣把戏被曝光后,当地政府被大家当作了嘲笑对象。专栏作家@连鹏惊呼发现了最新的“古诗接龙金句”——“离离原上草,马路长黄豆;国破山河在,马路长黄豆;床前明月光,马路长黄豆。”网友@平原真君的创作更显机智,他用两件事写了一副对联,“上联:马路盖土种黄豆;下联:荒山油漆搞绿化。”
有人调侃,就有人分析事件缘由。河南日报评论员@盛大林认为,如此荒唐的行为层出不穷,皆是因为“作假成本太低”——“新建公路又盖黄土种豆?除了应付国土督察,很难找到理由。类似事件何以频发?作假成本低应是主因——此前湖北襄阳等地类似事件被曝光后,至今无下文。公然作假,性质恶劣,若一经发现就摘乌纱,看谁还敢如此欺上瞒下?”
即使抬高成本,以“乌纱帽”当紧箍,恐怕此类造假事件也难杜绝。弄虚作假的风气不根除,恐怕官员试错的“胆子”依旧大得很。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言辞激烈地感慨,“欺上瞒下”这成语应该改为“欺下瞒上”,才更符合这个时代的造假成风,有多少官员靠欺下瞒上成了事、升了官。“一个学生成绩不好是个人问题,全校成绩都不好是校长的问题。纠正个案解决不了根源”。
眼见各种批评和讥讽之声扑面而来,泗洪县的上级部门——江苏宿迁市国土资源局匆匆拿着灭火器向公众走来。26日晚,@新华社中国网事带来官方回应:“‘铺路种豆’事件涉及的部分土地是今年国家土地例行督察时发现的违法用地,当地市委市政府和国土部门已要求泗洪县整改并要求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宿迁官方的回应确认了“违规占地”,同样为泗洪抛出救命稻草——“之所以出现马路铺土的现象,是因为复耕需要”——“6月12日,当地2100亩违规建设项目已经拆除、复耕、复绿到位”。
这样的解释能否平复舆论,尚有待球探体育比分:。不过,有着专业训练的财经评论人@吴其伦认为,地方政府纠错的说法难以令人信服,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覆上土躲过卫星监控,完成上级土地征用审计,风头过后继续修路;二是房地产领域的违规用地难以收回,只能用即将开通的公路冲抵。”
纵使舆论一边倒的倾向,面对质疑、批评或嘲笑,当地政府也依然可以听听@新华视点给出的诚恳建议:“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而用谎言掩盖错误,弄虚作假妄图瞒天过海,让政府公信雪上加霜。政府丢了诚信,如何取信于民?”同样地,@浙江日报亦在制度层面上提出倡议,但愿“铺路种豆”事件给各地政府再次敲响警钟——“有必要将民众监督、专业评估纳入到管束网中,避免地方行政的‘唯上’倾向与形式主义。”
另外,我们还必须警惕有可能出现的“假整改”“烂尾整改”——在舆论强大的压力下,违规建设项目确实是拆除、复耕、复绿了。问题是,柏油路已经铺好了,拆除、复耕、复绿了,这地真的还能耕种吗?根据以往经验,如果这么“整改”法,这地多半是废了。“假整改”的结果是,舆论平息了,路铲了,但地也荒了,同样是劳民伤财。所以,这柏油路是匆匆铲掉简单“复绿”,还是以社会效益为重、综合考量找一个不那么劳民伤财的科学整改方案,考验的是当地政府的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