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篪:中美关系受到严重干扰 责任不在中方

3月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杨洁篪答记者问。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2009年3月7日10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由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问题答记者问。

中国日报记者:外长您好。近期,中美关系出现一些波折,请问您是怎么看待中美之间的分歧和摩擦?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美国派遣两位高级官员访华,有分析认为这标志着中美关系出现了缓和迹象,请问您对此有和评价?最后,您怎么看待中美关系发展前景?谢谢。

杨洁篪:去年,中美关系在奥巴马总统入主白宫以后,两国关系有了良好的开局。但是在去年底、今年初,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美国领导人会见达赖,这使得中美关系受到了严重干扰,对双方的合作带来了困难,这不符合双方的利益,责任不在中方。

杨洁篪:美国对台军售严重影响中美关系

直播:外交部部长杨洁篪答记者问

2009年3月7日10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由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问题答记者问。

杨洁篪:美国对台军售严重影响中美关系。

人民网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段欣毅)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今天进入第三天。大会邀请外交部长杨洁篪与采访大会的中外记者见面,介绍中国的外交工作。人民网为网友搭设了专门的留言通道——“向外交部长提问”,网友留言格外踊跃。

网友 嗨嗨的人 (IP:61.160.226.★)说:杨部长:我们中国人一向以和为贵,但外交工作不仅仅是一个和字就能解决所有的争端。不知部长先生有何措施来应对那些对我们不友好或耍两面手法的国家的恶意行径?

网友 (IP:123.235.40.★)说:美国是胡萝卜加大棒,我们如何应对?

网友 yangyan (IP:121.14.235.★)说:中国正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国在处理与诸如美国等在国际中有相当重要地位的大国关系时,中国的外交原则是什么?在一些挑衅性事件的处理中,中国将会有什么样的外交处理政策?

网友(IP:220.166.65.★)说:与印度方面的关于边界问题的谈判,不仅要涉及历史,还要涉及现实中印度方面的挑衅行为。请问部长怎样看?

外交突围 化被动为主动

网友 中夫 (IP:221.204.248.★)说:请部长谈谈如何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不被美国侵犯?

网友(IP:.★)说:怎样才能让洋人信服中国是真心热爱和平、但更不可欺负?是依靠硬实力的增长还是依靠软实力的增长?

网友(IP:61.163.30.★)说:关于美国对台售武问题,中国政府有无一劳永逸的办法解决?比如,我国到什么时候可以要求美国废除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

网友(IP:220.181.54.★)说:请问部长:我国外交有时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该怎样改变?

服务发展 服务民生

网友 莫利山 (IP:61.164.153.★)说:过去一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中国经受住了考验,仍然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杨外长您曾经说过外交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请问外交部在这方面具体都做了什么工作?

网友 宵柝 (IP:218.25.106.★)说:请问杨部长在过外交工作中对中国基础建设的技术引进这方面做了哪些部署?比如说农机和农资技术,矿山和冶金的设备,勘探和测量等等诸多技术方面。

网友(IP:221.192.148.★)说:现在在美国的留学生回国探亲时,每年要到驻我国的美国大使馆签证,手续繁杂,时常被无辜“check”,被迫改签回国时购买的往返机票。外交部能否帮助协商把留学生回国签证时间延长至3年或更长时间?

中新网3月4日电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3月4日11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李肇星表示,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以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取得的巨大成就,达赖实际上是一个政治和尚,西方个别政客偏听偏信达赖喇嘛的话,是对问题缺乏了解或者学习西藏的历史和现状不够。

李肇星指出,早在13世纪,西藏就在行政上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平地说,在这之前,从历史传统上、文化上,它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西方个别政客想利用西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忽视西藏历史,忽视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忽视从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以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取得的巨大成就,而偏听偏信一个叫做“达赖喇嘛”人的话,那是他们自己对问题缺乏了解或者学习西藏的历史和现状不够。

李肇星强调,达赖是一个政治流亡者,西方个别领导人去见达赖喇嘛,我们无法理解,中国人民听到这些消息也非常气愤。西藏著名爱情诗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一首诗中深刻地指出,有些谎言往往看起来是非常艳丽的、闻起来是香气喷喷的,所以要千万注意。李肇星说,我在美国一个特别好的朋友是前政要,他认为达赖实际上是一个政治和尚。有的人就信达赖的甜言蜜语,他说我也不赞成西藏独立,我们更重要的还要看行动。

3月4日清晨,全国人大发言人李肇星赶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前问候记者,三楼金色大厅今天举行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他就会议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的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中新社发 贾国荣 摄

中新网3月4日电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发言人李肇星4日表示,李肇星表示,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干扰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伤害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是坚决不能接受的。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李肇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作以上表示。

针对目前在中国和西方之间误解涉及所谓的三个“T”的问题(贸易问题、台湾问题和涉藏问题)中的台湾问题,李肇星指出,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涉及包括海峡两岸中国人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李肇星说,应该不难理解,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实际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么点事,这么简单,对某些西方政客来讲,怎么就这么难记呢?”

李肇星说,现在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情同手足、血浓于水,正在进行友好交流,扩大和加强友好交往的时候,个别国家向台湾出口先进武器。“这就相当于弟兄两个人正在拥抱的时候,有人给其中一方递上一把匕首,用心何在?”他说。

新华网消息 据台湾《旺报》报道,大陆新任副外长傅莹已接掌涉港澳台的外交事务,这项安排不仅突显在对台政策上对大陆领导人政策主张的进一步贯彻,也意味着两岸和平发展将有更大的空间。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大陆外交部网站透露,新任副外长傅莹已接掌原副外长何亚非的欧洲地区与涉港澳台的外交事务,这项安排不仅突显在对台政策上对大陆领导人政策主张的进一步贯彻,也意味着两岸和平发展将有更大的空间。

傅莹现年57岁,为蒙古族,1977年于北京外语学院毕业,次年进入外交部服务,由于英语流畅,先后担任邓小平等多位大陆领导人的翻译,并历任亚洲司司长、驻澳大利亚与驻英大使。继1974年王海容后,她是36年来中国大陆第二位女性副外长,也是首位少数民族女性副外长。

经过这次人事调整后,中国大陆外交部领导层目前共有12人,包括外交部长杨洁篪、7位副部长、3位部长助理等,全都是“50后”官员,显示1949年之后出生的外交精英已全面接班。

傅莹行事风格与大陆传统外交官非常不同,她头脑新颖、具幽默感、主动积极,善于媒体沟通,在外国官员前不卑不亢,有为有守。美国前亚太副助理国务卿谢淑丽(Susan L.Shirk)在其2007年出版一本书中,赞扬傅莹析理清晰、具吸引力,在外国人面前处事泰然。

傅莹能脱颖而出,固然是大陆领导人慧眼识人才,让她主管涉港澳台的外交事务,更让我们觉得其中必有深意。我们相信,傅莹应该会对两岸未来的和平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除了表现优异外,傅莹的一项特色是审时度势,发表独到之见。现在王毅担任国台办主任,傅莹出任主管涉港澳台外交事务的副外长。他们的共同特色是亲和力佳,有幽默感,我们希望未来两人能够合作无间,为两岸和平发展做出具体的贡献,为两岸事务多添点幽默气息。

第三,傅莹对亚太事务知之甚详,知道中国大陆在各区域组织之中最重视“上合组织”与“东盟十加三”,当然也知道台湾地区人民对融入东亚经济整合的渴望。胡锦涛六点意见的第二点提到,两岸签订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就可探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与亚太经济合作机制相衔接的可行途径”。因此,我们相信,在傅莹主管外交部的涉台事务之后,台湾地区融入东亚经济整合的机会将有望增加。

其实,大陆方面早就想将对外政策与对台政策“化二为一”,以收“如脑使臂,如臂使指”之效,因此才有将原外交部副外长王毅调到国台办担任主任之创举,现在又让傅莹出任主管涉港澳台外交事务的副外长,目的当然是希望对外政策与对台政策产生连动关系。

希望在傅莹与王毅负责对台政策之后,不但大陆的对外政策与对台政策可望产生共伴效应,胡锦涛六点意见第五点内容(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也会逐渐落实。台湾也应该掌握机遇开始推动政治协商。

如果想要取得“道义制高点”与“实用主义”的双重功效,拿所谓的“自由”做说辞,恐怕是一个讨巧的选择。

日前,在关于“网络自由”的演说中,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四次提及中国,指责中国的互联网管理政策,并表示要将“不受限制的互联网访问作为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

克林顿的“网络自由”喊话,可谓独具匠心:我主张“网络自由”,谁敢公然反对?让自己站在自由的对立面?

这正是她上台之初即主张的“巧实力”。站在道义制高点,推销“网络自由”,不仅不会像直接干涉别国那么令人反感,还可以将被批评者置于道义低谷,让其有理也显得没理。

然而,如果道义制高点缺乏现实支撑,难免最终踩空。就拿谷歌被攻击来说,美国在呼吁中国彻底调查前,是否也调查一下本国黑客的攻击问题:不久前,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被攻击,其域名注册服务商就在美国。


再看看美国的“网络自由”:为了抵制网络色情,美国《儿童互联网保护法》规定所有公共网络资源必须安装色情过滤软件;为了应对威胁,美国国防部专门创建了网络战司令部;在“9·11”事件后,美国出台的《爱国者法》,明确规定警察机关有权搜索公民的电话、电子邮件通讯记录;在美国很多地区,经常播放拉登讲话的“半岛”电视台及其网站是被过滤的,因为它们“伤害美国人民感情”……

可见,任何自由都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都需要法律和秩序的规范,这是“网络自由”的基本前提。一边自己严格控制网络,一边却要求他国建立“网络自由乌托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双重标准。

而现实也表明,这种被拿来到处推销的“网络自由”,只不过是一种外交手段,一个自由的幻象而已。

在互联网时代,国际政治已经从地域空间、外太空扩展到网络空间,国家主权也从领土、领空扩展到“信息边疆”。如何控制网络和信息主权并在网络中保持主导话语权成为各国外交的重要议题。作为互联网发源地和网络应用最发达的国家,选择“网络外交”,美国找到了对它最有利的战场。


比如,美国海军司令拉夫黑德就把互联网世界形容为“战场”;比如,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就说,Twitter等社交媒体网络是美国“极为重要的战略资产”;比如,2002年美国就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支网络黑客部队;比如,美国国防部发表的《四年任务使命评估报告》就认为,“网络中心战”应该被列为美国“核心能力”。

如果美国真想倡导“网络自由”,真想将“不受限制的互联网”作为“国家商标”,真想让人们看到互联网只有“公海”没有“领海”,为什么要将服务器终端始终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又怎么解释微软高调宣布关闭古巴、伊朗、叙利亚、苏丹、朝鲜五国的MSN服务?而据报道,为了配合伊朗反对派的示威游行,美国官方甚至暗示Twitter推迟更新服务器。

可见,对于美国来说,不管是“硬实力”、“软实力”,还是“巧实力”;不管是人权大棒、民主输出,还是“网络自由”,手段频繁变换的后面,无非还是四个字:美国私利。

相关评论:谷歌事件与美国互联网战略
??????????? 网络是自由的 也是法治的
??????????? 谷歌退出中国

周四晚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就网络自由发表讲话。批评中国的意味浓厚---指责中国对网络信息进行限制;要求中国对包括谷歌在内的美国公司所受网络攻击进行“彻底透明的调查”;声称“限制信息享用自由,或损害互联网用户基本权利的国家有跟不上下一个世纪发展进程的风险”;表示愿以“坦率且始终于一”的态度化解与中国在互联网自由方面的分歧。

前有谷歌事件的发酵,后有希拉里的网络讲话。虽然其助手声称并非针对中国,但明眼人看得出,美国是利用谷歌事件拿中国开刀,并在全球范围内覆盖起一张网络外交的大网,作为推展“巧实力”的凭借,维持其在“后危机”时代的一超独霸地位。对此,美国媒体将之成为新的“克林顿主义”。其实,这个“主义”和美国曾经推行的其他“主义”(如新孤立主义、新干涉主义、新保守主义等)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撤掉覆盖在美国互联网外交上自由和民主的矫饰面纱,祛除老生常谈的价值观内核,就只剩下了虚伪的“实用主义”。

所谓“虚伪”,是指美国一直在互联管理上秉承双重标准,说一套做一套。

从希拉里国务卿对中国网络管理的指责看,似乎美国国内的互联网管理绝对“自由”,网民享有无障碍的“冲浪”权力。其实不然,根据美国的爱国者法案,为了反恐需要警方有权搜索公民的电子邮件通讯,甚至可在不经允许的情况下监视公民通讯。据美国司法部的调查报告,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在2002-2006年间,通过电子邮件、便条和打电话等方式,窃取数千份美国民众的通话记录。此外,据2007年度美国《信息自由法》解密文件显示,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创建有“数字信息收集系统网络”,用于秘密窃听和监控邮件。


此外,在美国经常指责中国黑客攻击美国网站,并要求中国调查谷歌被攻击的时候,殊不知美国建有专门的黑客部队,而且在全球范围内招募黑客精英为美国服务。美国每年都在赌城拉斯维加斯举行黑客大赛,甚至将这种比赛拓展到海外。据美国防务专家乔尔·哈丁估计,美军目前约有3000-5000名信息战专家。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叫嚣谷歌被攻击的时候,中国第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也被攻击,而百度的域名注册服务商就是美国的“Register.com inc.”。美国在指责别国的同时,美国是不是也该调查一下本国黑客的作为?

事实上,互联网不过是现实世界的延伸,虽说在虚拟空间没有国界之分。但由于现实世界的深度介入,因此主权观念和法治监管还是必要的。没有人怀疑美国对本国互联网的有效监管,但是如果说美国只承认本国对互联网监控的合理性,而批评其他国家的监管。显然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不仅霸道,更是虚伪。

所谓“实用主义”,是指美国为了本国利益,什么手段都可以采用,这个时候就忘了所谓的价值观,也不管对方是盟友还是敌人了。只要对自己有利,美国就会出手。现实世界如此,互联空间也是这样。

在对待美国界定的“无赖”国家上,美国政府除了动刀动枪和经济制裁,就是进行“信息制裁”。如2009年5月,微软公司就按照美国政府的授意,切断了古巴、伊朗、叙利亚、苏丹和朝鲜五国的MSN即时通讯服务端口。而在伊朗大选前后,美国为了支持选举失利的改革派,利用推特(Twitter)帮助反对派制造舆论声势。可见,在对待敌国的问题上,互联网是一种实用的制裁工具,互联网充当着美国政府颠覆这些国家的“打手”和“帮凶”作用。


即使是对待欧洲这样的盟国,美国也会利用信息技术支撑的全球电子监控系统,搜集一些商业机密,提供给本国企业。如帮助波音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争夺民航订单等。

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互联网成为美国发泄对华意识形态意见的主要载体,并成为遏制中国的新手段。美国除了批评中国的网络监管,还支持反华势力在美设立各类网站,诋毁中国形象,并提供和升级各类破解工具,误导中国网民。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利用互联网推行所谓民主的价值观、干涉他国内政的时候,微软、谷歌等互联网巨头,立刻成为本国政府的棋子,政商联动,商业角色被政治所劫持。在此情势下,微软和谷歌在其他主权国家的商业布局,事实上就成为美国利益渗透的毛细血管。

只要美国掌控着互联网的绝对霸权,美国政商两届就会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型工具,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国际社会不能为美国的互联网外交所迷惑,必须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抵御美国在虚拟空间发起的全面渗透和侵入。

回归前澳门经济萧条,连续四年负增长,失业率高企,治安不靖。回归后,澳门的经济快速增长,本地生产总值(GDP)由1999年的472亿澳门元(下同)增至2008年的1719亿元,经济规模增长了3倍;人均GDP由1999年的11万元升至2008年的31万多元,仅次于日本,为亚洲第二。失业率由回归之初的7.1%降至今年第二季度的3.8%。澳门已由回归前罕为人知的小城变为国际投资热土和“世界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澳门地域狭小,经济结构单一,对外依存度强(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依靠进口,七成以上财政收入来自旅游博彩业),经济社会发展受外部因素影响明显。澳门的发展离不开对外交往,积极有效的对外交往是澳门支柱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回归祖国十年来,对外交往已经成为澳门发展的一大亮点。

外交部港澳台司是处理涉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外交事务的职能部门。日前,本刊采访了港澳台司司长邓中华,他表示,十年间,特区主要官员的足迹遍布欧、亚、非、拉美等大洲;特区单独或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国际会议和活动。澳门的国际知名度迅速提升,服务平台地位获得海内外各方认同。他同时坦言,澳门涉外事务的工作量相对于香港来说要小一些,但在复杂程度和难度上,二者各有特点。

澳门10分钟“申遗”成功

《环球》杂志:你怎么看澳门回归十年来在国际知名度方面的提升?

邓中华:回归以来,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澳门特区对外交往日趋活跃,国际知名度日见提高。澳门历史城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特区成功举办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世界华商大会,葡语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议、东亚运动会、葡语系运动会以及亚洲室内运动会等多个大型国际会议和活动。

经中央政府授权,澳门特区政府先后与9个国家签署了民航协定,使澳门与外国签署的民航协定数达到39个;与16个国家签署了互免签证协定;与欧共体、瑞士、冰岛分别签署了关于接受没有居留许可的人的协定;与葡萄牙,东帝汶分别签署了法律及司法协(互)助协定;与葡萄牙和荷兰签署了相互鼓励和保护投资协定。


截至2009年6月,共有78个国家和地区给予特区护照持有人免签或落地签证待遇;275项国际公约适用于澳门;澳门参加的政府间国际组织23个、非政府间组织65个。

《环球》杂志: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这件事对促进澳门的旅游业甚至整个经济帮助很大,当时国际知名度不高的澳门如何能最终胜出?

邓中华:申遗工作是从2002年启动的。当时国内有不少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格的地区及项目,由于客观上申遗成功能为发展当地经济带来很大利益,所以各地对这项工作都非常的积极。在这种情况下,内部的协调就非常的重要。最后中央从大局出发,通盘考虑各种因素,在2004年初决定将澳门历史城区作为2005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并指导特区政府预做准备,不断完善申报工作。这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澳门的国际影响力,带动澳门旅游业以至整个经济的发展而做出的决定,而只报送这一个项目,也是为了确保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

我记得申遗当日,澳门项目的讨论只用了不到10分钟,最终在没有任何争议的情况下获得通过。这在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史上是十分少见的,不仅说明澳门历史城区本身具备突出的文化价值,更是与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特区政府和广大澳门市民的努力分不开。

力保何特首首次出访成功

《环球》杂志:澳门要打开对外交往的局面,其行政长官的出访活动就必不可少,在这方面外交部是不是也要做工作。

邓中华:是这样的,涉澳外交是中国整体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地尚有很多人对澳门不了解,可想而知,国外了解澳门的人就更少了。由于历史的原因,只有一些葡语国家对澳门比较熟悉。因此,特区成立之后,协助特区开展对外交往,让更多国家了解澳门就成了涉澳外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其中,做好特首出访工作尤显重要。特首首次出访非常重要,外方接待规格也非常受关注。但由于有些国家对澳门的了解极其有限,在接待的规格上无章可循。出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我驻该国的大使出面,向该国解释澳门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的特殊意义,从而确保澳门对外交往的顺利进行。


据我们统计,澳门回归十年来,何厚铧特首共出访了11次,到访了1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时,特区还接待了葡萄牙、菲律宾、蒙古、东帝汶、几内亚比绍、多米尼克等国总统,葡萄牙、捷克、越南、佛得角等国总理,菲律宾议长,捷克众议院主席,联合国副秘书长、教科文组织、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总干事,欧盟、非盟委员会主席,欧共体司法法院院长等政要来访。

《环球》杂志:何特首第一次出访的情形是怎样的?

邓中华:记得何特首那时是2000年出访欧盟一个重要国家。一开始,访问相关事宜一直由特区跟该国驻港总领事联系安排。但由于该国总领馆方面的疏忽,未能安排其总统会见何特首。于是特区政府请求中央政府协助。我们知道这是何特首的首次出访,也是新生的澳门特区最重要的一场对外活动,非常重要。于是我们作了很大的努力,我们的驻外大使亲自做驻在国政府工作,最终安排了其总统会见何特首,会见气氛友好热烈,使他的首次出访增色不少。

“涉澳”领事保护

《环球》杂志:在海外有不少澳门特区的居民,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在所在国的使领馆会做些什么呢?

邓中华:这涉及到为海外澳门居民提供领事保护的职能。十年来,外交部、驻澳门公署以及我驻外使领馆同特区政府建立了涉澳领事保护应急联络机制和通报机制。

领事保护的例子这十年来非常多。我记得几年前,有一位澳门居民在日本旅游时,因特殊原因流落街头被日警方扣留。我驻日使馆在接获日方通报和遣返要求后,第一时间派员赶往探视,发现当事人身无分文,无力支付返澳旅费,经与特区政府确认身份和协调,使馆为其垫付了相关费用,并将其安全送上飞机。事后,当事人家属致函感谢并偿还了相关费用。


还有一次,有一个持葡萄牙护照的澳门居民在海外遇到困难,因未能得到葡方有效的领事保护,转而向我驻在国使馆求助,我迅速核实了情况并维护了其合法权益。还有一次澳门留学生在海外发生纠纷时,我驻外领事官员到场调停,协助解决了问题。

现在,特区政府越来越重视海外澳门居民的领事保护工作,并出台多项具体措施。如设立澳门居民海外领事保护专项基金;与国外电信机构合作,向行经该国的澳门居民发送短信提示,使其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向我驻外机构求助等。

据我所知,与回归初期不同,现在不少澳门人出国时,更愿意持澳门特区护照,而非葡萄牙旅行证件,因为一旦他们在海外遇到困难,总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我驻外机构的帮助。

《环球》杂志:涉及澳门的外交事务从无到有,伴随澳门要发展成世界休闲旅游中心和区域性商贸服务平台的规划,“涉澳”外交的下一个重点在哪里?

邓中华:澳门回归伊始,特区官员在如何开展对外交往方面的经验不足。为了落实“澳人治澳”,我们为特区政府的官员在涉外领域提供一些培训。在一些学校如外交学院等给他们教授相关的课程,例如如何面对媒体,如何搞礼宾工作,如何处理关于领事保护的问题,如何签订对外协定等。同样地,外交部也会派遣一些官员对特区政府的官员进行培训。

今后,我们将配合澳门特区的定位和发展思路,积极从对外层面协助澳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国家综合外交资源的优势,为特区政府继续巩固三个服务平台(粤西地区商贸服务,内地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全球华商联系与合作),打造区域性商贸服务平台和世界休闲旅游中心创造有利条件,积极支持特区政府推进会展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快落实经济适度多元化的战略。

来源:《环球》杂志

奥巴马执政很快就一年了。如何评价和看待他“外交新政”的是非功过,国际上已经开始议论起来。褒贬不一在所难免。笔者作为“球探体育比分:员”,也有话要说。

奥巴马的“外交新政”,不论是在理念上,还是政策和策略上,与小布什确实有很大区别,有些地方可谓泾渭分明。

奥巴马从一开始就承认,现在的重大国际问题,美国无法单独解决,必须得到国际合作;不仅要靠传统的盟国,还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如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等。他承认,G7或者G8已无法应对和解决金融危机,必须靠G20,也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话的“平台”,协调立场,共同应对。他还批评不得人心的伊拉克战争,更有意思的是,他提出要实现无核世界(所谓“零核世界”)的主张。

在访问埃及期间,他声称,“美国没有,也永不会与伊斯兰世界开战”;在访欧期间,他声称,美国不是来“发号施令”的,而是来“倾听”的;在访亚期间,他声称,他是美国第一个“心系太平洋的总统”,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他还宣称,美国要“重启”和改善美俄关系;对非洲,美国“要改变西方人常以恩人和资本提供者的姿态,而作为伙伴到非洲去”;对拉美,美国“要寻求拉美关系的新开端”。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利于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客观上对国际关系的某种缓和与合作也不无好处。

但从一年来奥巴马“外交新政”的实践球探体育比分:,人们不难看到,有一个“幽灵”始终缠绕着他的“外交新政”,那就是美国自始至终要推行“美国统治下的世界和平”。奥巴马几乎所有外交政策演说都念念不忘他的战略目标是要“重塑美国领导世界”的形象,维护美国领导世界的地位,真可谓“万变不离其宗”。如在欧洲,他说美国要“倾听和领导”;在日本,他强调美国要增强并继续保持在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奥巴马在就职后不久的一次长篇演说中,十多次提到美国“领导世界”的问题,可见烙印之深,奥巴马也不能“脱俗”。

正是在这个“幽灵”的影响下,奥巴马的“外交新政”“绵里藏针”,有时深藏不露,有时说一套做一套。举几个例子就够了。


在寻求国际合作方面,奥巴马“外交新政”并非是真正主张多边主义。美国有关负责人说得很清楚:“美国寻求的是一个在美国主导下的多边主义”,“要以美国为主,协同世界其他力量,解决世界和地区热点问题”。奥巴马从来没有提过联合国或者任何其他国际组织的中心作用。换句话说,奥巴马“外交新政”实际上是要建立“美国指挥下的交响乐队”。

奥巴马把“反恐”重点转到阿富汗,最近又想开辟也门新战场,固然有“反恐”的真实一面,但更重要的战略图谋是要从中东经南亚到中亚、直至蒙古和朝鲜半岛,掌控一条欧亚大陆 “生命线”,以便美国主导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并从政治和军事上威逼俄罗斯和中国。

对俄罗斯和日本,奥巴马软硬兼施,对中国更是表演得淋漓尽致。诚然,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关系有一个比较好的平稳过渡,奥巴马访华期间中美也取得不少可贵的“共识”。但实际情况怎样呢?奥巴马“外交新政”宣传现在美中要“同舟共济”,强调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甚至渲染说,“中美关系将塑造21世纪历史”,中国可以在很多问题上与美国 “共同发挥领导作用”。可是他为什么固守“对台湾关系法”,继续卖武器给台湾?为什么还要指派“西藏问题特别协调员”?为什么在贸易问题上不断无理打压中国产品?说穿了,还是“霸气未改”,对中国采取两面手法。中国人傻吗?你不断侵犯中国核心利益,两国何以“同舟共济”?!要“同舟共济”,必须平等相待,礼尚往来,特别是相互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

奥巴马“外交新政”实行已一年了。价值几何,从上述情况人们不难得出结论。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