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任临时大总统 开启共和新纪元
南京长江路292号“总统府”,曾是清末两江总督署。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由沪抵宁,在此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组建南京临时政府。自此,中国实现了推翻帝制,创立民主共和的伟大壮举,开启了历史新纪元。
见证这一重大社会变化的“总统府”,现今是展示南京深厚历史文化的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步入总统府圆拱形大门,迎面一座重檐尖顶、廊柱耸立、开阔气派的大堂,就是当年举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的会场。徜徉其间,中山先生铿锵有力的誓词言犹在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据史料记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乘火车从上海赴南京任职。下午5时抵达南京时,站台上群众的欢呼声震耳欲聋,下关江面军舰和狮子山炮台的礼炮齐鸣。当晚,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上庄严宣誓,被授予“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印”。
此后3个月内,孙中山组建了九部内阁,成立临时参议院,具有共和政体雏形的南京临时政府,先后颁布各项改革法令30余件。其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了国民的自由、平等权利及人身财产安全,初步构建了共和制国家的运行机制和民主政治基本构架,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今年9月28日,在总统府西花厅临时大总统办公室遗址举办的《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展览,生动地展示了孙中山在主政南京临时政府期间,以坚韧的意志和非凡的胆略,顶住北洋军阀大兵压境、革命党人内部纷争、财政严重匮乏、西方列强拒绝承认等巨大压力,通过颁布政策法令,大力推行民主,廉洁吏治,除旧布新。在废除留辫子、缠小足、穿袍褂、刑逼供、行跪拜礼等陋习弊政,改变社会风气之际,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这次展览最引人注目的是新近发现的一批南京临时政府珍贵文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马振犊说,这些文档是他们在整理馆藏北洋政府档案时新发现的,共有两个卷宗,约700条(件)。主要内容有孙中山签署的大总统手令、总统府电报房收电文和临时政府外交部文档,较全面地反映了孙中山任职期间的政治、外交、军事、内政、经济等各方面的公务活动。其中6件大总统手令,涉及改革吏制、保护侨民等举措,显示了中山先生当年整顿吏治、安抚民生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皇帝发布《退位诏书》,结束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统治。孙中山履行诺言,于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递交大总统辞职咨文。15日,他率领临时政府官员晋谒明孝陵,在总统府举行民国统一大庆典。4月1日正式解职后,中山先生离开总统府,继续为寻求中国民主富强之路探索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