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了山寨期刊滋生的土壤
2024-10-10 09:47:40?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已经注销的期刊被不法分子冒用,用来征稿;作者不仅能收到纸质版期刊,还能在某知名期刊网站查到自己的文章。这种操作如何完成?10月9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揭露了集“编、印、发、挂网”于一体的“山寨期刊”利益链。 没有潜入海底,不知冰山一角的下面有多大;不了解山寨期刊,不知道这一行当有多疯狂。去年,某地法院审理一起非法经营案,一对姐弟召集代理人员,仿冒正规期刊进行征稿、私自印刷假冒刊物,仅仅4年时间,便代发“论文”超过10万篇,牟利超过1800万元。要问哪类垃圾最值钱,山寨期刊这种“学术垃圾”是也。 开门见山,答标题所问,直接为山寨期刊野蛮生长“挑土施肥”者,当属一众论文作者。试想一下,仅仅一起山寨期刊案,涉及论文就超过10万篇,有多少作者参与其中?少说也有数万之众吧。窥豹一斑,如此惊人,豹有多大,不难想象。有买就有卖,地下论文市场美滋滋、香喷喷,岂能不招来老鼠、苍蝇?而且,这些作者都是骗子眼中的“优质客户”,即使发现上当受骗,多数人也因投鼠忌器而选择“打掉牙齿往肚里咽”。 若再追问,他们是傻子吗,真假不分就被山寨期刊牵着鼻子走?他们当然不傻,傻的话怎么会想到花钱发论文这条“捷径”呢?就山寨期刊这一怪物,继续深挖其滋生土壤的话,“唯论文”嫌疑最大。学术界的“论文焦虑”多严重?有一个段子足以说明:当今学术界,大家常用的寒暄语变成了“最近发论文了吗?”如果得到肯定回答,那紧接着的问题必定是“发哪儿了?”“影响因子多少?” 提到论文这东西,真是“孩子没娘,说来话长”。对科研人员来说,论文是脑力劳动工作的重要体现,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没有论文产出,如何证明其完成了本职工作、取得了什么科研成果?因此,论文本身没有错,以论文为核心考核目标亦为学术界的共识,要怪就怪一个“唯”字。除了科研领域,很多领域的工作业绩未必需要用论文来展示,“一网打尽”难免“误伤无辜”。比如,基础教育领域的一线教师,用心上好每一堂课、悉心教好每一位学生,就是他们能力的最好表现,非得赶鸭子上架,评职称时把论文当作必达条件。“唯论文”必然对“被误伤者”造成困扰,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对论文的轻视,买版面发论文就是这种态度的折射。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论文市场亦如此,唯有在破除畸形的“唯论文”上多着力,让论文回归学术定位,让更多人从中解脱出来,再辅以法治之刃,山寨期刊才有可能被斩草除根。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